从抗战精神到戍边担当——国防教育实践团赴腾冲开展“国防教育边疆行”社会实践(二)

来源: | 发布时间:2025/07/09 22:37:03 | 点击:

为深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加强广大青年学子爱国主义教育,铭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7月9日,我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国防教育实践团腾冲“国防教育边疆行”迎来第二篇章。

一、在血色丰碑前铭记永不褪色的抗战精神

上午,实践团赴国殇墓园,守护国家与人民的烈士忠魂在此长眠。中国远征军烈士名录墙上,10万多名参与滇西抗战的中国远征军将士及地方参战人员的姓名静静镌刻。实践团成员庄严肃立,向收复滇西失地的烈士默哀鞠躬,献上菊花,致以崇高敬意。

沿阶而上,回顾远征军二十集团军浴血收复腾冲的历程。纪念塔周,整肃碑林无声诉说着一个个在民族危难中绝不屈服的铮铮风骨。那份穿越时空的厚重与悲壮,如惊雷般在每个人心头震颤,久久不散。

每一块墓碑、每一段史料,都承载着往昔的壮烈,是和平来之不易的铁证。铭记历史,方能汲取前行力量,实现吾辈自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为民族独立解放牺牲的英雄永载史册,功勋不朽!实践团成员们也将带着这份感悟,把先烈精神融入生活、学习,为国家发展、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二、在界碑下读懂新时代的戍边担当

2019年2月17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徒步踏勘中缅边界时,曾亲手为“共和国1号碑”描红,让这座见证历史的界碑被更多人知晓。而今,实践团成员循着这份对国界尊严的珍视,带着敬意奔赴中缅边境,探访这新中国划定的第一条国界线的起点。自1960年起便矗立于此的界碑,虽历经风雨却愈发厚重,无声诉说着国家主权的神圣,也让成员们在凝望中读懂了界碑背后承载的历史与责任。

前往界碑的路途,直接考验着团队的意志与协作能力。因前方塌方导致车辆无法通行,实践团成员在戍边民警的带领下,毫不犹豫地徒步进入雨雾弥漫的林区。连绵雨水迅速浸透衣衫,湿滑崎岖的山路上,还遍布成片倒伏的竹群,行进阻力陡增。面对困难,“你累我拎、我累他扛”成了最实在的行动准则。队员们沾满泥泞的双手接力传递着沉重的物资包,见同伴脚步不稳时,总有援手及时伸出。无需过多言语,彼此扶持、共渡难关的默契已然形成。

当那座历经风雨、庄严肃穆的界碑穿透雨雾,清晰出现在眼前时,所有人都安静下来,屏息凝望。历经岁月,“中国”二字依然鲜红夺目,在灰蒙的雨幕中格外耀眼。怀着深深的敬意,成员们蹲下身,仔细地用朱砂为“中国”二字重新描红,用布巾小心擦拭碑体上的尘埃与苔痕。指尖触碰冰凉坚实的碑石,一种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的庄重感在心中升起。

随后,全体成员肃立在界碑前,面向党旗,在风雨声中,庄严地举起右拳,一字一句,跟随老师清晰地重温入党誓词。铿锵的誓言,与界碑上殷红的“中国”相映,在山谷间回响。

这一刻,界碑的意义清晰而深刻。它不止是地理标记,更是国家领土主权不可侵犯的象征,是中华民族守护每一寸国土的历史见证。它划定边界,无声宣告:此线之内,是神圣的中国领土,是吾辈誓死捍卫的家园!这方寸之石,让抽象的国界变得具体可感,让国家主权的尊严沉甸甸压在每个人心头。

这次穿越原始森林、克服险阻的探访,是一次难忘的实践。它锤炼了成员的体能,更在风雨同舟中加深了团结互助的理念。站在共和国最古老的界碑前,亲手为它描红,重温入党誓言,让“国界”二字从书本概念,化为眼前坚实的方碑和心中沉甸甸的责任。当实践团成员用脚步踏过泥泞、穿越雨雾,亲身走完这段巡边路,才真切体会到戍边卫国的艰辛与崇高,感受到作为后来者守护国门、捍卫主权的重大使命。这份源于实践的爱国情怀与党员的责任担当,如同界碑上那永不褪色的“中国红”,深深铭刻在每一位成员心中,他们将以更坚定的信念,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

三、在国门边触摸戍边民警的风霜与坚守

结束界碑之行,实践团乘车下山来到腾冲出入境边境检查站胆扎分站,深入体验戍边生活,感知边疆稳定背后的安稳根基。

暮色时分,实践团成员与驻守于此的戍边民警围坐在一起,共赴一场简朴却意义非凡的“戍边餐”。随后,实地参观了勤务指挥室、荣誉室以及官兵们精心打理的农业生活区。一帧帧历史照片、一枚枚闪亮奖章、一垄垄青翠菜畦,无声地讲述着这里的变迁与坚守。

学校代表向腾冲出入境边境检查站赠送锦旗,以此感谢一代代戍边人始终如一的坚守与付出。从崎岖山路到平整台阶,从昔日的“刀耕火种”到如今的“旅游经济”,从曾受走私贩毒困扰到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发展浪潮,腾冲边境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发展,无不凝聚着他们的青春、热血与忠诚。正是这份“守一方国门,护一方平安”的责任担当,让他们在祖国最前沿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为边疆发展保驾护航。

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美丽家园、维护好民族团结、守护好神圣国土”的殷殷嘱托,在此行中有了刻骨铭心的体悟。这段旅程让实践团深刻明白,国防并非抽象的概念,它是界碑上鲜红的“中国”二字,是戍边民警风雨中的坚守,是每个国人心中不可撼动的国土尊严。作为新时代大学生,当以挺膺担当之姿接过接力棒——既要深耕学识,为国防建设积蓄力量;更要让爱国情怀融入血脉,以实际行动守护祖国的每一寸土地,让青春在为国防强基、为祖国守疆的征程中绽放光彩。


撰稿:张海琳

初审:孔宇思

复审:曹华

终审:王俊奇

TOP